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熊志
2019年4月,重庆九龙坡区委第二巡察组进驻区机关事务办理局展开巡察,在检查该局办理的机关食堂收购财政凭据时发现,食堂收购食材单价和数量太不契合常理:本来收购价格为每斤18.5元的肉被改为185元,送到食堂的176斤的儿菜报账时变成了1776斤。
猪肉一斤185元,折耳根一斤445元,儿菜一天就要收购1776斤,如此显着违反知识的价格和收购量,当然不是笔误。天价报账单背面,正是又一起以收购造假为代表的机关食堂贪腐事例。
查询显现,该区机关事务办理局原副局长周某,伙同工勤人员、供货商,采纳虚报货品价格和数量的方法,并吞机关食堂的收购金钱,涉案金额到达186万余元。
老实说,这种套取公款的手法,彻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首要,收购单价和数量,显着违反正常市价行情;其次,在日常作案过程中,周某等人的操作也是缝隙一再。比方送货单、收货单等凭据材料缺失遗失,收购报账大都不附核对明细等等。
但将食堂收购金钱变成“唐僧肉”,手法越是初级,操作越是反知识,就越值得诘问:为何天价猪肉、天价折耳根,一路闯关地进了当地的机关食堂?
事实上,为了防止贪污糜烂,关于包含机关食堂在内的收购行为,《政府收购法》有清晰的监督束缚条款。其中就说到,经办收购的人员与担任收购合同审阅、检验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清晰,并彼此别离。一起,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收购进行审计监督。
就常理而言,不管是内部的监督,仍是外部的审计,只需正常工作,关于猪肉一斤185元这样匪夷所思的价格异动,按说很简单就能发觉异常,并顺藤摸瓜。但是,周某等人硬生生靠着虚报手法,长时间作假,将186万余元公款捞进了口袋,比及外部巡查才意外东窗事发。
所以,不是周某等人的能量有多大,而是权利短少束缚,收购活动监管的体系失守,喂食他的贪腐野心和“胆量”。
报导说到了一个要害细节,担负把关职责的区机关事务办理局,将严厉的批阅变成了程序性报备,成果导致收购担任人员,具有了巨大的自在裁量权,勇于不惧监管,随意填写价格和数量。这再次印证了那句名言——肯定权利导致肯定糜烂,小到机关食堂亦是如此。
现在,套取公款的周某等人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审理。该区机关事务办理局,则采纳了对每月拟定食堂大宗货品收购方案和食堂物资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审定等手法,来堵住贪腐的缝隙。想要趁机捞钱,就不要抱有能够安全着陆的梦想,这起事例无疑是有力警醒。
并且留意,涉及到机关食堂的糜烂问题,以虚报手法私吞公款仅仅其一,此外还包含一些更荫蔽的糜烂。比方媒体有过屡次报导,一些当地的机关食堂,建得适当奢华,日常的饮食规范极高,各种山珍海味,在八项规则之后,变成了公款吃喝和变相发放福利的新场所,这是一种极为严峻的糟蹋。
相似的奢华糜烂现象,本质上和在收购上做手脚相同,都是共用经费短少严厉审计监督的成果。鉴于此,对机关食堂从饮食规范拟定到资金批阅,再到详细收购,各个环节都应该愈加规范化、透明化,用常态化的检查加上不定期的检查,消除监督死角。